識己系列 / 當我們成為女人之後……

By Jui-Tzu,Fan | 2016-11-23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近來衛生棉大廠好自在拍攝了一部引起相當大迴響的廣告:「like a girl」,中文則翻譯為:是女生又怎樣。影片中導演請處於青少年時期的男孩女孩們表現「像女孩一樣的跑步」、「像女孩一樣的打架」;接著再請年齡較小的女孩們做出一樣指令的表現,而兩者之間的差距卻讓人如此的震驚……究竟「像女孩一樣_____」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一句帶有負面意含的形容詞?

 

 

 

女性主義中重要著作《第二性》的作者西蒙波娃曾經說過:「我們並非生而為女人,我們是成為了女人。」此語一針見血的點出女性在父權社會中所承受的不平等,以及被要求、塑造出某種固定的樣貌:不能太強勢、要端莊賢淑、必須保持良好的體態、要有矜持……太多無形的框架在女孩成長為女人的過程中綁住了可能的發展。所謂的「女性主義」,認為現今的社會建立在一個女性相對於男性較不平等,且較弱勢的環境,即是「父權體系社會」。女性主義在18至19世紀開始啟蒙,之後便在各地發展成為跨越階級與種族界線的草根運動。

 

兩性的平權運動在近年來有很大的進步,包括工作、投票、參政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改變,但事實上對於女性的壓迫卻還是無形存在的,更可怕的是那種壓迫是存在於認知上的思考,看似無害,卻深深影響著每位女性的發展。還記得曾經轟動一時的《百吻巴黎》嗎?一位留法讀書的台灣女孩在興起之下決定要親吻一百位法國男人,並拍下親吻的照片留念。報導一出,批評的聲浪四起,許多人謾罵作者楊雅晴,說她丟台灣人的臉、不知羞恥、蕩婦等等難聽的字眼,另一派人則認為這是一種藝術,不應用世俗的標準來去檢視。但我們是否曾經想過,難道非得持著「藝術」的標籤,女人才能夠解放自我嗎?

 

女性主義的女權運動發展至今,引來許多人的不滿,認為女性的極致平權只是要打擊男性特權、徵求女性福利,而這樣的思考更讓女性始終扮演著「弱勢」的角色,也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認為自己不需要女性主義的思考與框架,因為真正的女性主義要的並非是創造一個母性社會,而是拿掉社會對於「你是女人」的標籤。真正的女性主義,是追求所有性別的平等、真正的一視同仁,不因性別而有不一樣的思考與對待。


想知道更多...

人生的三大樂事是:文字。甜點。紙膠帶。些微的完滿主義,卻又覺得那讓人太喘不過氣。有時沉著、有時瘋狂,最喜歡抬頭尋找夜裡的星星,猜猜自己來自哪顆可愛的小行星。

訂閱電子報

讓閱讀變成一件有趣的事,鼓勵讀者 們勇敢追尋自己的路,交換彼此的信 念並跳脫標準答案,創造改變。 我們在每月第一週的週五發報,目前 僅透過中大計中發報系統發行到同學 學號的信箱。 歡迎用個人email信箱訂閱 Think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