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重新學習包容文化

By Jia-Yun, Li | 2015-11-15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今年暑假,屬於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開齋節在台北盛大登場,除了台北車站湧入大批的外籍移工外,相距不遠的二二八公園也可以看見大伙團聚的熱鬧。故事內容原本該是很簡單的:「一群異鄉人在台灣這塊土地打拼、賺錢,在重要的開齋節團聚,感受過節的氣氛。」沒想到卻演變成:「五萬印尼移工擠爆台北車站,影響其他旅客權益。」掀起一番網路論戰,姑且不論政府的動線規劃和安排,單就網路上種種情緒性字眼,可以觀察出我們長期對於東南亞移民和移工的歧視,牽引出我們不得不關注的重要議題。 

 

 

先別急著貼上標籤吧!

近年來台灣的新住民越來越多,其中又以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居多,已逐漸成為台灣的第五大族群。

 

如果你有時間的話,不妨在國小的放學時間,站在台北都會區小學的校門口,你會看見東南亞籍的外傭背著小孩的書包,跟在小孩子的後面。又或者是,如果你有時間的話,走到公園裡,會看見外傭推著輪椅,照顧無法自理生活起居的年邁老人。

 

他們雖然從事收入相對較低的工作,但卻不代表他們要接受不平等的待遇,當大多數的人聽到「外勞」、「外配」、「外傭」等字眼,都是給予負面的刻板印象,貼上一個不怎麼好的標籤,帶上歧視的字眼,彷彿自己崇高無比。可笑的是,當我們自許要有國際觀的同時,卻往往被自己狹隘的視野和傲慢的態度所侷限,充其量是一個只對西方國家打開胸襟的井底之蛙。

 

 

不可小覷的力量

當新移民、移工在台灣社會有了相當規模後,也逐漸受到重視,2006年創辦的《四方報》,就是以越南文、泰文、印尼文、菲律賓文、柬埔寨文、緬甸文撰寫的報紙型月刊,為新移民、移工發聲的平台,衝撞主流媒體長期對於他們刻板的報導角度,爭取他們應有的權利。有些大學陸續計畫開辦東南亞語系所、高中也加入開辦東南亞語課程的行列。許多新移民和移工分布的地區,也多了貼心的告示,像是中壢車站與桃園車站的告示牌上加入書寫泰文、越南文、印尼文等東南亞語言。

 

然而,要徹底翻轉台灣社會對於外籍移工和移民的刻板印象,仍是需要長久的努力和改變才得以落實。如果勢必要面對新族群、新文化的衝擊,那我們何不選擇包容、接受,當彼此願意溝通、交流的時候,語言隔閡自然被打破,取代而之的是更多的了解與信任。

 


參考資料:行政院內政部公告

 


想知道更多...

中央大學企管系,四年級。來自宜蘭,理性的摩羯。是個文具狂,愛好手作,對紙膠帶狂熱,喜歡用鏡頭和文字分享生活,夢想有一天能用自己的雙腳踏遍全世界。

訂閱電子報

讓閱讀變成一件有趣的事,鼓勵讀者 們勇敢追尋自己的路,交換彼此的信 念並跳脫標準答案,創造改變。 我們在每月第一週的週五發報,目前 僅透過中大計中發報系統發行到同學 學號的信箱。 歡迎用個人email信箱訂閱 Think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