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山林教我的事

By Yi-An, Chen | 2015-06-20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小學的時候,我經常在早晨五點鐘被爺爺挖起來,陪他去爬山,以稚嫩的年齡參與了一陣子老人生活,我已不記得風景、路線,但那種親近山林的喜悅,一直延續到現在,也許就埋在身體某個沒有用到的器官裡,搬到都市生活之後,那塊幾乎遺忘的地方更蠢蠢欲動了。

 

大學之後,更有四處行動的時間與能力,偶爾和朋友選擇一個乾淨的日子,便朝著桃園幾座易於親近的山頭出發了,虎頭山、東眼山、拉拉山、小烏來、石門水庫…….,回到家鄉雲林時,便往古坑華山、荷苞山、梅山,南投杉林溪……地方去。

 

身在台灣這個被大塊山林佔據的國家非常幸運,幾乎每個縣市都有山林的觸角,我並非一個擅於分辨植物、鳥類、森林的自然專家,但我也明確地感受到山林獨有的魔法氛圍。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山林教我的第一件事,是寬容。

我們需以更開闊的心態面對狹窄的人、事、物、城市。 山林收留了無處可去的土壤,隱蔽了溪水和鳥鳴,襯托天空飽滿的藍,也慷慨地接納了即將被溺斃的我們。每多轉一個向上的彎,我就彷彿多靠近上帝一些,多得到一點救贖。

 

地理課本教我們要保護山林,否則土石流會危害到人民,這是防患未然的說法。但當你面對著整片在呼吸中的樹林,當你瞥到穿梭在其中的小生命,當你閉上眼睛就聽得到風穿過葉子的聲音,當你真的身處其中了,怎麼會忍心濫墾濫伐?不是因為預防土石流、不是因為環保或者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是因為不忍心,用粗暴傷害我們的母親。

 

 

第二件事,是簡單。

山林是一個自然原始的環境,帶著複雜思慮走進去的我們,倒顯得格格不入了,踏實而緩慢的在步道上前進,其實「遺忘」和「回歸」也是很自然而然會發生的,我們身處其中,逐漸失去語言、剩下的只有最純粹的呼吸,五官也敏銳了一些,於是許多原本難解的問題,也不值得固執了。

 

我不知道此行的目的是什麼,或許那也並不太重要。在彎彎曲曲向上而行的路,自由不假證明。遠遠的枯木上站著一隻老鷹,那樣一個無所牽掛的停留,我就站在那裡,看整片藍天如何盡職地替牠襯托,目送牠滑進遠遠的雲裏頭。那一刻鐘,能不能就成為此行最大的目的呢?  

 

親近山林,不一定要爬遍台灣百岳,不一定是露營、攀爬峭壁,每個人附近都有一座親切的山,或許其中的某棵樹下藏著寶藏,等著我們進入尋找。

 

 

 


想知道更多...

中央大學中文系,將生活視為最美的大學,在裡面修過一點寫作、攝影、旅遊、設計學分,可能永遠不會畢業吧。

訂閱電子報

讓閱讀變成一件有趣的事,鼓勵讀者 們勇敢追尋自己的路,交換彼此的信 念並跳脫標準答案,創造改變。 我們在每月第一週的週五發報,目前 僅透過中大計中發報系統發行到同學 學號的信箱。 歡迎用個人email信箱訂閱 Think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