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偏鄉教育的胡蘿蔔

By Yan-Tine, Liao | 2016-11-01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

 


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曾世杰認為,偏鄉孩子學力低落,已經成為不得不重視的社會問題,如果沒有積極且正確的介入,偏鄉的學習落差會愈來愈嚴重,不但孩子未來選擇受到侷限,國家也會付出代價,包括:稅收減少、社會福利增加、犯罪增加等等。政府與許多民間企業也在偏鄉的教育工作投入了許多資源,為甚麼成效卻不顯著呢?

 

台灣偏鄉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找不到老師,主因為偏鄉生師比失衡,教師永遠身兼數職,行政工作又比一般學校吃重。相較於台灣沒有良好的制度與規劃,日本的政府採取「胡蘿蔔」政策,改變偏鄉老師們的工作吃力不討好的現象。

 

在薪資方面,日本政府針對偏鄉教育訂定「偏鄉教育振興法」,按照地區的偏遠等級計算點數,例如與市中心的距離、巴士站數量、到醫院或郵局的距離等等。點數越多就代表學校位置越鄉下,老師薪資加給也就越高。最低加給比一般老師多百分之四,最高則可多二成五薪水。

   

在人資方面,偏鄉教師的人數編制比一般學校多,例如原本市區每班的師生比是三十五比一,偏鄉每班的師生比則為二十比一。此外,依據學科也會增加老師人數。例如數學課有兩名老師,一名老師負責教,一名老師在台下指導,兩人分工,讓偏鄉學童可以跟上進度。甚至音樂、理科等也會增加專門的老師。由於除了教書之外,老師還需要負擔許多行政工作,這樣增加偏鄉老師的編制,老師們就可以分攤大量的行政業務。

 

在教育方法方面,因為這些小規模學校的學生人數少,可以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有別傳統的填鴨教學,老師能關注,並解決學生們個別的學習困難。此外,因為學生少也不得不併班教學,合併年級等「複式學習」,透過混齡上課,學習互相合作,「大手牽小手」,排擠與霸凌就消失在校園中。

 

偏鄉的教育無法單打獨鬥,除了全國性的偏鄉教育研究會以外,日本各縣市的偏鄉學校也會集合起來,成立區域性的「偏鄉複式教育研究會」,定期交流,分享教材、教具,精進偏鄉教學。定期切磋培養教學信心,也能隨著時代潮流調整教學法,讓偏鄉的孩子不至於落後市區的孩子。

 

在良好、完善的制度規畫之下,投身偏鄉教與工作的老師們都很珍惜與學生在一起的時光,偏鄉的孩子也不再被歸類為學習弱勢的一群,也是一顆顆充滿希望的種籽,終有一天也能頂天立地。


想知道更多...

廖彥婷

訂閱電子報

讓閱讀變成一件有趣的事,鼓勵讀者 們勇敢追尋自己的路,交換彼此的信 念並跳脫標準答案,創造改變。 我們在每月第一週的週五發報,目前 僅透過中大計中發報系統發行到同學 學號的信箱。 歡迎用個人email信箱訂閱 Think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