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浪襲下的傳統媒體

By Jia-Yun, Li | 2015-12-13

照片來源:stock up

 


天未亮,送報生挨家挨戶送上剛出爐的報紙,然而,隨著網際網路的便利,越來越多人轉而訂閱各家報紙媒體的電子報,只要輸入自己的電子郵件,每日的重大新聞便準時寄送至信箱,不怕遺漏任何資訊,並且在通車、等紅燈、吃早餐,都能快速瀏覽,不沾到絲毫油墨。

 

傳統媒體的式微,加上新媒體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各家報業也逐漸轉型,想分食網路這塊大餅,試圖在數位化的戰場上取得領導權。然而,當報紙只是將紙本上的文字一字不漏的複製、貼上在網站上,是否就可以自稱是多媒體的一種展現,我想答案從讀者買不買單這件事便可以得知。跨平台的經營並非只是將文字轉換成不同載體,應該善用網路的優點,做到紙媒不能做到的事情。

 

首先,網路的「立即性」是一大特色,像是有重大事件發生時,記者往往可以在第一時間,以「快報」、「即時」的標題攻占版面,但搶快的結果,也常導致新聞內容的錯誤率高。即時新聞是數位時代的趨勢發展,但新聞品質的追求不應該隨著「即時」而被忽視。

 

《華爾街日報》在今年7月製作了一個3D互動專題:「Five Major Risks to Flying in Asia」,將生硬的資訊,透過生動的3D動畫、影片與互動圖表呈現,讓讀者可以輕易的接收訊息。這是數位時代中,另一個不可或缺的技巧,網路可以呈現豐富的圖片、影音、互動式的圖表、資訊視覺化的運用,透過一個個的超連結,攻占我們的眼球,除了寫新聞外,如何將新聞變得有趣,也是數位時代的一大學問。 

 

台灣的傳統媒體在數位潮流下,除了在新聞報導當中加入圖表、影音資訊外,也努力嘗試新的作法,讓產製新聞的形式變得更加多元。像是聯合報有「聯合大講堂」,透過精粹的演講、跨領域人才的多元的分享,製作一則小影音,提供有品質的內容供讀者觀賞。傳統媒體在這波數位戰爭中,除了增加訂閱人數的具體目標外,要如何開拓出自己的道路、建立和讀者的信任關係,才是勝敗的最大關鍵。


想知道更多...

中央大學企管系,四年級。來自宜蘭,理性的摩羯。是個文具狂,愛好手作,對紙膠帶狂熱,喜歡用鏡頭和文字分享生活,夢想有一天能用自己的雙腳踏遍全世界。

訂閱電子報

讓閱讀變成一件有趣的事,鼓勵讀者 們勇敢追尋自己的路,交換彼此的信 念並跳脫標準答案,創造改變。 我們在每月第一週的週五發報,目前 僅透過中大計中發報系統發行到同學 學號的信箱。 歡迎用個人email信箱訂閱 Think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