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不抱怨,拒當顧人怨

By Zih-Ying, Ciou | 2015-01-25

圖片來源:Photo Pin

 


抱怨作業太多、抱怨教授教得不好、抱怨今天晚餐很難吃、抱怨衰事總是接連發生......,你是否有數過自己每天抱怨?根據英國一項調查發現,人們每天平均抱怨20~70次,相當於一天有14.5分鐘在抱怨生活瑣事,如果把這些時間加總起來,我們的一生中就花費了100多天的時間在抱怨。

 

抱怨是種負面情緒的累積,非但無法解決事情,反而會讓情況惡化,焦慮、憤怒、失望,讓我們合理化自己的錯誤與失敗,無法客觀看待事物,把焦點放在不順心、不愉快的事物上,當你抱怨的越多,招來的負面能量也越多。

 

愛抱怨的人有時也會惹火我們,沒有人喜歡和愛抱怨的人做朋友,因為你並沒有把溫暖帶給他人,只是不斷傾倒你的負面情緒。當你在抱怨時,等於將問題歸咎給他人,無法深入思考問題的核心,也喪失了檢視自己責任的機會。

 

在《練習不抱怨:我的21天不抱怨挑戰,選擇幸福的未來》一書中告訴我們,要改變愛抱怨的習慣,首先要知道一切是怎麼開始的。「如果我抱怨,是什麼原因導致我抱怨?」

 

有時候我們抱怨是為了和朋友產生連結,將關係建立在抱怨的共同點上。例如,當大家都在抱怨這次的考試,如果你不跟進,就好像自己是個異類,會招人忌妒。所以到頭來抱怨只讓我們宣洩情緒,而不是費心追根究柢,只是追隨他人成為抱怨團體的一份子。

 

有時抱怨是我們希望得到他人的協助,卻錯用了負面的字眼,而不願明確的表達需求。亦或是抱怨成為了我們的慣性,時常把「好煩喔!」、「很累耶!」掛在嘴邊,只要情緒稍微低落,或是想要引起同情的時候,抱怨就會脫口而出。或者我們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只能透過抱怨、自怨自艾來宣洩心中的不滿。

 

為甚麼不能抱怨?抱怨是種對生活不如意的發洩,如果連這樣也不行,那人活著也太辛苦了吧!或許你會這樣反問。但不抱怨並不代表我們不批判,不抱怨不代表我們必須逆來順受、接受那些不公不義,不代表要壓抑內心負面的想法,畢竟要阻止這類的想法出現是不可能的。

 

要停止抱怨的重點不是否定自己的情緒,而是在遭遇不順心時能逆向思考,讓自己的心情「輕鬆」一點,輕鬆不代表我們不認真看待事物,而是學習放下滿腹心事、放下那些沒有完結的嘮叨,不要執著於腦中負面的想法、不要過度鑽牛角尖、不要放任自己抱怨。因為當我們成天都在腦中滴滴咕咕,這些念頭就會阻礙大腦發展其他想法。

 

擺脫受害者的定位,多一份同理心,學習用不同的角度原諒自己的不完美,同時寬恕他人,如此一來我們就能獲得心靈的解脫。

 

我們要拒絕不開心就抱怨的習慣,別讓自己成為「顧人怨」,驅逐這種具殺傷力的語言表達,學著在抱怨之前反省思考找到問題核心再下結論,將生活的壓力、煩惱轉化為前進的動力,「空口說白話並不能改變世界,只有行動可以」,即使抱怨過後也應該採取行動,試著改變現狀。

 

當你遇到困難時,不要害怕求助,用讚美取代抱怨,生活才會更美好。最後,「生命如此美好,不該浪費在抱怨上」,我們可以選擇用不抱怨來寵愛自己,將那人生中的100多天拿來看更美的風景,照亮幸福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

中央大學企管系,四年級。喜歡旅行、看電影,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世界,發覺無限可能。喜歡聆聽大於言語,只要用心聆聽,生活處處充滿美好。

訂閱電子報

讓閱讀變成一件有趣的事,鼓勵讀者 們勇敢追尋自己的路,交換彼此的信 念並跳脫標準答案,創造改變。 我們在每月第一週的週五發報,目前 僅透過中大計中發報系統發行到同學 學號的信箱。 歡迎用個人email信箱訂閱 Think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