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想增加「實戰」能力必學四招

大學生想增加「實戰」能力必學四招
Photo Credit: hackNY.org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hackNY.org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hackNY.org CC BY SA 2.0

日前我到台北市立大學(2013年8月台北市立體育學院併入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後改名)的資訊科學系,為他們大四學生的畢業專題擔任期中評審。這些專題是學生們挑選他們想要探究的技術與應用領域,用一個學期的時間,以小組的形式來完成(大約有12組)。基本上都涉及電腦軟體撰寫,以及某種應用模式的探索。

透過這樣的評審經驗,我能觀察到時下大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組織、以及表達能力,另外還有他們對於科技以及市場趨勢的敏銳程度。這次學生所做的專題,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

1. 有行動概念的應用程序(APP)

例如結合地點偵測的問卷機制、公路路況的監控系統、以及運用5E建構式學習環境(Engagement、Exploration、Explanation、Elaboration、Evaluation)的行動學習解決方案等。因為市立大學有教育大學的前身,因此學習科技一向也是他們發展的重點。

2. 結合社群概念的創新應用

例如利用社群分享及分析模型,提高股票獲利的機制、有社群特色的鬧鈴系統等。

3. 網路搜尋及數據的解析應用

例如評估網路購物個人評論的有效性、或是用上市公司的新聞與財報資訊,來預測他們未來股價的波動等。其中有些基於文字/文意拆解的演算法,有一定的複雜度,有些則有大數據(Big Data)分析的雛形。

4. 電腦動畫、遊戲,或模擬應用

例如實驗室設備操作的遠程模擬系統、有擴增實境概念的學習遊戲、以及運用軟體製作效果的微動畫等,運用領域頗為多元。

基本上,對於這些大專學生的程度與表現我給予肯定,因為比起20年前我們資訊科系學生做專題時的呆板,現在的學生運用工具與資料來源的能力提升了,教授也會鼓勵學生擴大學習領域(例如財經、電子商務等),而不會只是侷限在一般的程式或技術型專案。

不過,從觀察他們的作品,以及簡報應答的過程,我也感到如今台灣學生的不足,若要更為出類拔萃,在幾個方面學生們應該更為加強,包括:

1. 多思考原創性以及延伸性,而不是只是參照別人的理論照本宣科

比如說上述分析購買評論有效性的那組,套用了國外現成的演算模型,將英文的分析過程學得頗為透徹,但是當我問他們如果套用在中文領域會有什麼不同或問題,他們似乎沒有思考過。另外一個例子是所謂社群特色的鬧鐘,只是把Facebook上的好友背景串聯進來,同學也沒有深入思考,如何真正利用朋友的協助或關係,來解決賴床這個問題。

有很多組被問到他們的創新性在哪裡,組員也說不清楚。做為資訊科技的先鋒,我會期待年輕人更大膽,更深層地去思考,即使是學校學習的課程,也要時時想著我做這件事或我撰寫這個功能,能跟別人有什麼不同,能有那些更好的地方。

2. 對現狀與相關產業做更多探詢及瞭解,這樣比較會知道作品的可行性與獨特價值

有一組同學做股票投資的社群模型,我認為會有商業價值,當我問他們是否曾跟證券公司或股友社之類的組織交流,他們竟然說沒有。我相信如果他們在過程中有諮詢過相關的投資專家,他們會發現有幾個關鍵的執行問題(例如隱私權)若不解決,整個計畫基本上完全喪失可行性。不過若能針對那些問題尋求適當的解決,可能這個專案就不會僅只於學校計畫,而是能運用在現實世界,變成生財工具。

另一組兩個女學生製作微電腦動畫,很認真,也有熱情,但是他們並沒有相關數位媒體的製作經驗,包括劇本撰寫、特效技術、配樂字幕等等都自己來。雖然他們的人物與故事具有原創性,但是整個作品就顯得太過單調與粗糙。我建議他們諮詢劇作專家,再精緻些運用具有特色的動畫技術,改寫一版拿去比賽,或許能開啟他們另一個創意的旅程。

3. 是否有創新的商業價值而不是為技術而技術

我們許多工程或科學背景的學生,平時多專注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受跨領域方面的訓練比較不夠,因此有時思維無法貼近現實。我建議最好能早早開始培養商業方面的知識,以及對於市場和使用者需求的嗅覺。

舉例來說,有一組同學開發公路上的監控及回報系統,事實上已經有許多市面上的免費App具有相同的功能,當然我們不能期望一個學校專案比擬商用市場中的產品,不過我仍會挑戰他們去了解現有產品的不足,特別是未能滿足使用者需求的那些方面,然後我們能從中挑選自己可以切入或著眼的部分,加以創新。

這裡的重點不是只有「創意」,而是「有商業價值的創意」,越早訓練這樣的思維與能力,未來在職場上能發揮的價值肯定也就越高。

4. 最後,簡報的技巧還是要再加強

有些組簡報的結構鬆散,背景及旁支末節敘述太多,以至於重要的部分反而草草帶過;有些組拍攝影片,展現Kuso意味,但實際未能為整個提案畫龍點睛,反而顯得多餘;有些組用全英文的PPT,看起來很專業,很國際化,不過英文文字太多,口述的節奏也無法搭配投影片內容,令聽眾難以掌握重點。

我特別提簡報技巧,是因為它除了是職場的基本功以外,更是一個提案/想法能否獲得別人重視,以及喜愛的重要環節。在學校老師多半不太教這樣的技巧,不過坊間有許多資源,學生只要肯下工夫練習,一定可以發展適合自己風格,有效的溝通簡報能力。

現在我們常說,15年以後的熱門工作有許多現在都還沒有出現,因此現代教育的重點更著重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裡也包括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以及運用資源,與別人溝通協作的能力。

再者,未來的競爭絕對是全球化的,我們一方面要發掘與發展自身的優勢(例如多元/創意),一方面也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例如保守/消極),加強磨練,才能走出這一代人屬於自己的精彩道路。